?交換機機箱結構包括外殼(面板、側板、頂蓋)、內部支架(固定主板 / 電源)、接口面板(網口 / 電源口開孔),
交換機機箱加工需經過 “下料→成型→精密加工→表面處理” 四大步驟,精度要求達**±0.1mm**(確保內部元器件裝配無偏差)。
?

1. 下料:精準切割,避免材料浪費
工藝選擇:
中小批量(100-500 件):激光切割(精度 ±0.05mm,適合復雜圖形,如接口面板的多孔位切割);
大批量(1000 件以上):沖壓下料(用模具沖切,效率高,成本低,適合簡單外形)。
關鍵要求:
切割邊緣無毛刺(毛刺會導致裝配卡頓,需用砂紙或去毛刺機處理,邊緣粗糙度 Ra≤1.6μm);
板材平整度(下料后平面度≤0.5mm/m,避免后續(xù)折彎變形)。
2. 成型:折彎 / 沖壓,保證結構精度
機箱的 “立體結構” 通過折彎或沖壓成型,需確保尺寸公差和結構強度:
折彎(主流工藝):
適用:外殼側板、頂蓋(直角或圓角結構),通過數(shù)控折彎機(定位精度 ±0.02mm)實現(xiàn)多道折彎(如 U 型外殼需 3 次折彎)。
關鍵:
折彎半徑(鋁合金≥1.5 倍板厚,鋼板≥1 倍板厚,避免開裂);
折彎角度(90°±0.5°,角度偏差會導致裝配縫隙大,影響屏蔽性);
加強筋設計(在側板沖壓縱向加強筋,提升剛性,如 2mm 厚鋼板折彎后加筋,抗變形能力提升 50%)。
沖壓成型(復雜結構):
適用:內部支架(如主板固定柱)、接口面板(帶凸起的網口定位結構),通過模具一次沖壓成型(效率高,一致性好)。
關鍵:模具精度(±0.03mm),避免沖壓后出現(xiàn) “塌邊”“變形”(如固定柱垂直度≤0.1mm,否則無法安裝螺絲)。
3. 精密加工:鉆孔 / 攻絲,適配元器件裝配
交換機機箱需安裝主板、電源、風扇等,需在特定位置鉆孔(螺絲孔)、攻絲(螺紋孔)、開槽(散熱孔 / 線纜孔),精度直接影響裝配效率。
鉆孔與攻絲:
用數(shù)控鉆攻中心加工(定位精度 ±0.05mm),螺絲孔直徑公差控制在 ±0.02mm(如 M3 螺絲孔,孔徑 2.5mm±0.02mm,確保螺絲順暢擰入);
攻絲后需清理螺紋內鐵屑(用絲錐復攻或壓縮空氣吹凈,避免鐵屑掉入設備內部短路)。
散熱孔加工:
網口面板、側板需開散熱孔(圓形或百葉窗形),孔間距均勻(±0.1mm),孔徑 5-8mm(兼顧散熱與防塵);
注意:散熱孔不能正對內部芯片(避免電磁輻射泄漏),需錯開元器件位置。
4. 表面處理:防腐蝕、增強屏蔽與美觀
表面處理是 “功能性 + 美觀性” 的關鍵,需根據材料和使用環(huán)境選擇:
鋁合金機箱:
陽極氧化(主流):形成 5-15μm 氧化膜(厚度均勻),提升耐腐蝕性(鹽霧測試≥48 小時)和表面硬度(防刮擦),可染黑色、銀色(適配機房設備風格);
附加處理:氧化后可做 “導電氧化”(增加表面導電性,提升電磁屏蔽效果)。
冷軋鋼板機箱:
靜電噴涂(粉末噴涂):涂層厚度 60-80μm(均勻無流掛),耐腐蝕性(鹽霧測試≥96 小時),顏色多選(黑色、灰色為主);
前處理關鍵:噴涂前需 “磷化 + 除銹”(去除表面油污、氧化皮),否則涂層易脫落。
不銹鋼機箱:
拉絲處理(表面形成均勻紋理,美觀且防指紋);
必要時做鈍化處理(增強耐鹽霧性能,適應海邊環(huán)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