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機箱機柜外殼(多為金屬材質,如冷軋鋼板、鋁合金等)的表面處理是提升其耐腐蝕性、美觀度、絕緣性及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,需根據材質、使用環境(如戶外、工業車間、機房等)及性能需求選擇合適工藝。以下是
機箱機柜外殼加工常見的表面處理工藝流程及核心要點:
?

一、預處理:為表面處理奠定基礎
預處理的核心是去除工件表面的雜質(油污、氧化皮、銹跡等),確保后續涂層或鍍層的附著力。
除油
工藝選擇:
堿性脫脂:用氫氧化鈉、碳酸鈉等堿性溶液(溫度 50-80℃)浸泡或噴淋,去除表面油污(適合批量處理)。
溶劑脫脂:用汽油、酒精或專用脫脂劑擦拭,適合小面積或精密部件(無腐蝕風險)。
超聲波脫脂:通過超聲波振動使油污脫離,適合復雜結構(如機柜角落、孔洞)的深度除油。
標準:處理后用清水沖洗,表面無掛油、水珠均勻分布(不聚集成股)。
除銹 / 去氧化皮
針對冷軋鋼板(易生銹)或鋁合金(表面有氧化膜):
酸洗:鋼板用鹽酸、硫酸溶液(濃度 10%-20%)浸泡,去除銹跡;鋁合金用硝酸或氫氟酸溶液,去除氧化皮(需控制時間,避免過腐蝕)。
機械除銹:用砂紙、鋼絲輪或噴砂(石英砂、鋼丸)打磨,適合厚銹或要求表面粗糙化(增強涂層附著力)的場景。
標準:表面無可見銹跡、氧化皮,觸摸無顆粒感。
磷化 / 鈍化(可選,增強附著力)
磷化:鋼板經磷酸鋅溶液處理,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磷酸鹽薄膜(灰色或彩色),提升后續噴漆的附著力和耐腐蝕性(適合戶外機柜)。
鈍化:鋁合金用鉻酸鹽或無鉻鈍化劑處理,形成氧化膜,防止二次氧化(替代傳統鉻酸鹽,更環保)。
二、主流表面處理工藝及流程
1. 噴漆工藝(最常用,適合多數場景)
通過噴涂涂料形成保護膜,兼顧裝飾性與防護性,流程如下:
底漆噴涂
材質:環氧底漆(防銹)、磷化底漆(增強附著力),厚度 20-30μm。
作用:隔絕基材與空氣,防止銹蝕,為面漆提供附著基礎。
固化:常溫干燥或低溫烘烤(60-80℃,30 分鐘)。
面漆噴涂
涂料選擇:
戶外機柜:丙烯酸面漆(耐候性強,抗紫外線,壽命 5-8 年)。
室內機柜:聚氨酯面漆(光澤度高,耐油污,易清潔)。
特殊需求:防靜電漆(機房機柜,表面電阻 10?-10?Ω)、防火漆(高溫環境)。
工藝:靜電噴涂(涂料利用率高,涂層均勻)或空氣噴涂(適合復雜造型),厚度 40-60μm。
固化與干燥
烘烤固化:120-180℃(根據涂料類型),時間 30-60 分鐘,確保漆膜完全交聯。
檢驗:表面無流掛、針孔、氣泡,附著力測試(劃格法,≥4B 級)。
2. 電鍍工藝(適合高防護、高裝飾需求)
通過電解在金屬表面沉積一層金屬鍍層(如鋅、鎳、鉻),流程如下:
鍍前活化
用稀酸(如硫酸)浸泡,去除預處理殘留的氧化膜,活化表面(確保鍍層均勻)。
電鍍
常見鍍層及應用:
鍍鋅:成本低,通過鈍化(彩色、藍白鈍化)提升耐腐蝕性,適合戶外機柜(鹽霧測試≥72 小時)。
鍍鎳:硬度高,耐磨損,適合精密機柜的金屬配件(如鎖具、鉸鏈)。
鍍鉻:表面光亮,耐磨耐蝕,用于需裝飾的機柜外框(成本較高)。
工藝:掛鍍(大件)或滾鍍(小件),控制電流密度和時間,鍍層厚度 5-20μm。
后處理
鈍化:鍍鋅后必須鈍化,形成保護膜(如彩色鈍化耐蝕性優于藍白鈍化)。
封閉:鍍鎳 / 鉻后可涂封閉劑,增強耐腐蝕性。
3. 電泳涂裝(適合復雜結構,高均勻性)
將工件作為電極,在水溶性涂料中電泳沉積形成漆膜,流程如下:
電泳
涂料:陰極電泳漆(環保,無鉛鉻),適合鋼板、鋁合金,漆膜均勻(邊角、孔洞均可覆蓋)。
參數:電壓 100-300V,時間 1-3 分鐘,膜厚 15-30μm。
固化
160-180℃烘烤 30 分鐘,漆膜硬度高(鉛筆硬度≥3H),耐腐蝕性強(鹽霧測試≥500 小時)。
4. 陽極氧化(僅適用于鋁合金機柜)
通過電解使鋁合金表面形成氧化膜(Al?O?),增強硬度和耐腐蝕性,流程如下:
陽極氧化
電解液:硫酸溶液(15%-20%),工件為陽極,通電后表面生成多孔氧化膜(厚度 5-20μm)。
著色(可選)
染色:用有機染料(如黑色、藍色)滲入氧化膜孔隙,適合裝飾性需求。
電解著色:通過金屬離子(如鎳、錫)沉積著色,耐光性優于染色(適合戶外)。
封孔
用熱水或鎳鹽溶液封閉氧化膜孔隙,防止污染,提升耐蝕性(封孔質量:滴硝酸預浸液無氣泡)。
三、后處理與檢驗
外觀檢驗:表面無劃痕、色差、露底,涂層 / 鍍層均勻,符合設計要求(如光澤度、顏色編號)。
性能測試:
耐腐蝕性:鹽霧測試(中性鹽霧,鍍鋅件≥72 小時,噴漆件≥100 小時無銹蝕)。
附著力:劃格法(鍍層用彎曲試驗),確保無脫落。
硬度:鉛筆硬度測試(面漆≥2H,陽極氧化膜≥3H)。
裝配適配:處理后尺寸需符合公差(如鍍層厚度增加 0.01-0.03mm,避免影響裝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