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終端機(如 POS 機、自助繳費終端、工業控制終端等)外殼作為產品的 “門面”,其外觀質量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和品牌形象,同時需兼顧防護性和功能性。不同應用場景(商用、工業、消費級)的要求略有差異,但
終端機外殼加工核心外觀質量標準可歸納為以下幾類:
?

一、表面光潔度與平整度要求
無明顯瑕疵
表面需光滑平整,無劃痕、碰傷、凹陷、凸起等物理損傷:
劃痕:可視面(正面、頂面)不允許有長度>0.5mm 的劃痕,非可視面(底面、背面)允許≤1mm 的輕微劃痕,且同一面劃痕數量不超過 2 處;
碰傷 / 凹陷:任何表面不允許有直徑>0.3mm 的碰傷或深度>0.1mm 的凹陷(用指甲觸摸無明顯觸感);
凸起 / 毛刺:邊緣、轉角處需無毛刺(用手觸摸無割手感),表面凸起高度≤0.05mm(避免影響貼合性,如與屏幕、面板的裝配)。
平整度誤差控制
平面度:外殼主要平面(如面板安裝面、顯示屏貼合面)的平面度誤差≤0.2mm/m(用水平儀或塞尺檢測),避免因不平整導致裝配間隙或屏幕翹曲;
翹曲變形:整體外殼(尤其塑料外殼)的翹曲度≤0.5mm/100mm,防止放置時晃動或裝配干涉。
二、顏色與光澤度一致性要求
顏色均勻無差異
同批次外殼顏色需一致,與設計色板(潘通色號)的色差 ΔE≤1.5(用色差儀檢測),不同批次 ΔE≤3.0;
表面無陰陽色、流痕、色斑:塑料外殼注塑時需避免因料溫不均導致的 “流痕”(熔體流動痕跡),金屬外殼噴漆 / 電鍍后需無局部變色(如發黃、發灰);
特殊工藝顏色:若采用漸變、撞色設計,顏色過渡需自然,邊界清晰(誤差≤0.5mm),無模糊或暈染。
光澤度統一
按設計要求控制光澤度(高光、啞光、半啞光):
高光表面(光澤度>80GU)需無炫光、無霧影,反光均勻;
啞光表面(光澤度<30GU)需質感一致,無局部發亮(如因打磨不均導致的 “亮斑”);
同一外殼不同部件(如前殼與后殼)的光澤度差值≤5GU,避免視覺突兀。
三、涂層與鍍層質量要求
終端機外殼常用涂層(噴漆、噴塑)或鍍層(電鍍、PVD)提升外觀和耐腐蝕性,其質量要求包括:
附著牢固
涂層 / 鍍層需通過附著力測試:用劃格法(劃 10×10mm 網格,膠帶粘貼后剝離),涂層脫落面積≤5%;電鍍層需通過冷熱沖擊試驗(-20℃~60℃循環)后無起皮、剝落。
耐磨損與耐老化
耐刮擦:用硬度 3H 的鉛筆(500g 力)在表面劃擦,涂層 / 鍍層無露底(尤其金屬色外殼需避免露出基材原色);
耐酒精測試:用蘸有 95% 酒精的棉布,以 500g 力擦拭表面 30 次,無變色、掉漆;
耐候性:戶外終端外殼需通過紫外老化試驗(1000 小時),無明顯褪色、開裂(ΔE≤3.0)。
無針孔與氣泡
涂層 / 鍍層表面不允許有直徑>0.2mm 的針孔或氣泡,每 100cm2 面積內≤1 個微小針孔(直徑≤0.1mm),且不集中分布。
四、紋理與標識清晰度要求
表面紋理一致性
若設計有特殊紋理(如拉絲、磨砂、皮紋、激光雕刻紋理):
拉絲紋理:方向一致(直紋、亂紋),無斷絲、雜紋,紋路深度均勻(誤差≤0.01mm);
磨砂 / 皮紋:顆粒大小均勻,無局部過粗或過細,同一面紋理覆蓋率 100%;
紋理邊界需清晰,與無紋理區域過渡整齊(誤差≤0.3mm)。
標識與圖案精度
外殼上的 logo、文字、圖標(絲印、移印、鐳雕工藝)需清晰:
絲印 / 移印:圖案邊緣無鋸齒、變形,顏色飽滿無漏印,附著力達標(同涂層要求);
鐳雕:刻痕深度均勻(0.03-0.1mm),無斷線、糊邊,字符筆畫清晰可辨(最小字符高度 0.8mm 時仍需清晰);
標識位置偏差≤0.3mm(與設計圖紙對比),同一批次位置一致性誤差≤0.2mm。
五、裝配縫隙與邊緣質量要求
接縫平整均勻
外殼拼接處(如前殼與后殼、面板與機身)的縫隙寬度≤0.2mm,且均勻一致(最大偏差≤0.1mm),無 “階差”(高低錯位≤0.1mm);
螺絲孔、接口處(如 USB 口、卡槽)的邊緣需光滑,與周邊表面平齊(誤差≤0.1mm),無凹陷或凸起。
邊角處理圓潤
可視面的邊角需倒圓(R≥0.5mm),避免鋒利直角(防劃傷用戶);
金屬外殼的折彎處需無裂紋、褶皺,塑料外殼的拐角處需無縮痕(因注塑壓力不均導致的局部凹陷)。
六、清潔度要求
外殼表面需無油污、指紋、灰塵、膠水殘留(尤其裝配后的清潔),用無塵布擦拭后無可見污漬;
內部非可視面(如螺絲柱、加強筋)需無多余膠漬、碎屑(避免影響裝配或掉落污染內部電路)。